湖北省中學化學說課比賽文稿2005
分子和原子
丹江口市大壩中學李海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觀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沒有任何理性認識,通過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知識開始對微觀世界有所了解,開始初步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此后,學生還要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不斷深入。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微觀世界,形成微觀想象能力至關重要,而且還是繼續(xù)學習物質結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切化學反應實質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和實驗探究,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微觀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學習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子、原子的認識,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
初學物質的構成,學生難以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因此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多媒體和實例讓學生把微觀粒子形象化,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
教學過程中采用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分析歸納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以實例引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和興趣,利用多媒體和圖片讓學生通過耳聽、眼看、腦想等多種感官同時并用在頭腦中形成微觀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觀粒子的存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微觀想象力。
在認識分子、原子的基礎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實驗中,教師在實驗中注意以下指導:(1)重視探索性實驗的選擇和設計(2)在實驗之初,要向學生提示觀察角度(3)要重視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完整而準確地敘述(4)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透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其本質,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通過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自已發(fā)現(xiàn)長處和不足,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fā)展,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四、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圖
創(chuàng) 孕 活 探 鞏 運 交 優(yōu) 布 實
設 育 動 求 固 用 流 化 置 踐
情 新 探 新 練 新 收 新 作 新
境 知 究 知 習 知 獲 知 業(yè) 知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創(chuàng)設情境 孕育新知 |
教師先做一個品紅擴散實驗提出問題:品紅為什么消失?整杯水為什么變紅了? 然后教師展示一束灑了香水的娟花問:你們聞到了什么氣味?它能夠看見嗎?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播放動畫1:許多顆粒狀的微小粒子從一束鮮花中不斷向四周擴散,飄到畫面另一側女孩鼻孔內。 原來花中有香味物質的顆粒擴散到空氣中飄進我們鼻孔。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現(xiàn)象,科學家們已利用科學技術證明了物質是由一些看不見的粒子構成的,它們就是分子和原子。 |
學生思考、猜想、可能是分子運動 學生觀看放映 |
通過實驗、展示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懸念,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鋪墊。 通過多媒體摸擬展示微觀世界,引導學生形成表象。引出課題。 |
活動探究 探求新知 |
板書:課題2分子和原子 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苯分子圖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漢字一中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以上的觀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
學生觀察討論交流 |
通過學生觀看圖片讓學生感知到微觀粒子的真實存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微觀想象力。 |
板書:一、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二、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很小 提問:教材上哪些數(shù)據(jù)說明分子很小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7 激趣:多媒體顯示一組數(shù)據(jù)對比。 |
學生用課本數(shù)據(jù)回答 學生看到答案學生驚訝! |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和對比讓學生理解“分子很小”,學生由于驚奇展開議論引發(fā)學生興趣,活躍氣氛。 | |
從課堂開始的品紅消失和聞到的香水味以及動畫我們猜想分子是運動的,但這并不能讓我們信服,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分子的運動。 提供資料:濃氨水易揮發(fā)出氨氣,氨氣極易溶解于水。 演示:取一支試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試液,再滴加濃氨水。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提問:若不直接滴加濃氨水,你有什么辦法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嗎? 學生討論完后提供儀器:濃氨水酚酞試液、大小燒杯、大試管、膠頭滴管、棉花、濾紙條、錐形瓶、橡皮塞。 實驗要求:用以上儀器設計實驗探究氨分子的運動。 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分組設計方案,巡回引導。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xiàn)象,學生表達交流過程中,教師肯定學生發(fā)言正確性,對學生的實驗設計以鼓勵并引導 學生透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 教師在組際間交流后提出評價方案,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動手成果,播放氨分子運動設計方案一、方案二。 提問:這一實驗說明了什么? 若改變溫度對分子運動有什么影響?學生提出假設并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教師提供:紅墨水、同等質量的冷水和熱水。 教師通過學生試驗分析得出結論,歸納總結。 板書:2、分子總在不斷運動,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率加快。 |
學生觀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變成了紅色。 學生討論后交流: 1、根據(jù)氨水易揮發(fā),再利用氨氣易溶于水的性質。 2、把酚酞和濃氨水一起放在一個密閉環(huán)境中才能完成。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再動手實驗,幾分鐘后表達交流、介紹自已實驗中的成功經(jīng)驗,總結失敗的教訓。 (學生設計方案匯總) 方案一、 方案二、 學生歸納內容回答:氨分子總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 學生分組實驗并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 |
訓練學生發(fā)展散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組際間交流發(fā)現(xiàn)自已與他人的長處及存在的不足,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把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子的運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 | |
反饋練習 |
1、解釋新課開始品紅為什么會消失?為什么聞到花上的香水味? 2、濕衣服放在太陽底下容易干,還是陰雨天易干?為什么? |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回答 |
及時反饋練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教師設疑:自然界的水有固、液、氣態(tài),那么物質為什么會有三態(tài)的變化? 教師演示:用兩支20ml的注射器抽取10ml的酒精和10ml滴有紅墨水的水混合到一支注射器中,觀察混合后液體的總體積。 教師再結合家庭小實驗讓學形象理解分子間間隔就象石子與石子、沙與沙之間的有的間隔大,有的間隔小,混合后間隔小的分子進入到間隔大的分子中而使得混合液體總體積小于兩者體積之和。 問: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與分子間間隔又有什么關系呢? |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對出乎意料的實驗結果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問題:混合后液體總體積為什么減少? |
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知識入手,拉近生活與化學的距離。。 通過對實驗觀察,引發(fā)學生以疑導思以思求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例,使學生形成分子間間隔表象,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微觀想象力。 | |
教師指導學生實驗:分別用注射器壓縮空氣和水并與學生一同分析討論結果。 板書:3、分子間有一定間隔,氣體分子間間隔較大,固體液體分子間間隔較小。 |
學生做實驗,并討論。 |
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 |
鞏固練習 運用新知 |
1、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兩個集氣瓶中分別盛放02和紅棕色N02兩種氣體口對口放置,抽去中間的毛玻片后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播放動畫:展示過程與結果。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xiàn)象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 |
1.2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回答,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3題學生把自已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
1.2題學生在鞏固中加深所學知識。3題教師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帶進課堂,引導學生自覺地把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交流收獲 體驗成功 |
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學會了用自已的腦思考,用自已的雙手去實驗,用自已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已的嘴去表達,用自已的心去體會,對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及分子特性有了一些的了解。請學生轉換角色以《分子的自述》為題,說一篇小作文。 |
學生發(fā)言、交流 |
學生將自已所見、所思、所做、所感、所悟通過語言文字組合外化為口頭語言與同伴交流,在交流中歸納、總結,體驗到成功之樂,把化學學科與自已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 |
布置作業(yè)實踐新知 |
用糖和水及家中器皿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和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
激發(fā)學生學化學用化學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與人類生活密切相聯(lián)。 |
五、教學設計說明
1、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實驗和實物展示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既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xiàn)知識源于現(xiàn)實的道理。
2、活動探究;以探究活動為主線,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討論、合作交流,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學習意識。
3、運用新知:通過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帶進課堂,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交流收獲:通過學生角色轉化,達到知識系統(tǒng)化的目的。同時通過練習及課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