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26題為例:
26.【參考設計】
問題(一):
1.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與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通過從平面圖形中發(fā)現(xiàn)角、指出角、畫角,使學生經歷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
(3)在學習中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思維的有序性。
2.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問題(二):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認識角
板書“角”字,問:這是什么字?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上面有角?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進入角的數(shù)學樂園游玩,在角的樂園里,我們不僅能玩得開心,還可以學到許多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1.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設計理由]從生活情境中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出示課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們嗎?
[設計理由]將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體的圖形,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角的表象。
3.出示練習題,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做適時的糾正)
[設計理由]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角的表象的正確認識。
4.教師拿出各種形狀的紙,提問學生:在這些圖形中各有幾個角?最后教師拿出一張圓形的紙問學生,這張紙有角嗎?(沒有)
[設計理由]當學生對角形成正確的表象后,再次從平面圖形中準確找角,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拓寬學生的視野,角不但能獨立存在還可藏在圖形中。
5.請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圓形紙,試著折出一個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設計理由]通過動手操作拆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增加感性認識,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動手實踐,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點?預設:學生可能會說有一個尖兒,兩邊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樣角的各個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教師結合幻燈片的演示強調:這個尖尖的部分叫作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作角的邊。
3.課件出示幾個角,請同學分別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設計理由]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角各部分名稱的掌握。
三、觀察比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動一:學生自己先用活動角擺一個角,然后根據(jù)教師的要求擺一個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動二:師生互動,先由教師擺出一個角,然后學生再擺一個比教師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讓學生擺一個比教師手中的角更小的角進行比較。
3.課件演示:老師這里還有很多的角,讓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誰大誰小?
4.課件出示練習題:下面的角中,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設計理由]通過擺一擺,動手操作實踐,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為今后進一步研究角埋下伏筆。
四、動手嘗試,掌握角的畫法
1.活動一:學生練習畫角
(1)怎樣畫一個角呢?學生自由嘗試畫角。
(2)展示畫對的角,請同學說說是怎么畫的。(先畫頂點,再畫兩條直直的邊)畫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畫什么?后畫什么?
[設計理由]教學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
2.活動二:學生進一步練習畫角
(1)請你自己動手畫一個“角”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理由]鞏固學生對角的畫法和各部分名稱的掌握。
(2)出示課件,請你畫一個比老師的角更大的角和一個更小的角。
[設計理由]簡單滲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出示課件:
小兒歌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先要定頂點。
再從頂點引兩邊。
邊長短,角不變。
開口大,角就大。
開口小,角就小。
[設計理由]幫助學生記憶角的組成、角的畫法及角的大小。
2.出示課件:欣賞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3.猜猜看一張長方形的紙有4個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4.出示課件:找找圖形中共有多少個角?
5.總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做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